马云说,互联网已经颠覆了17个行业。在言必称“互联网”的时代,概念经常被滥用,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,莫衷一是。
阿里巴巴的首席战略官曾鸣认为,互联网精神是八个字:平等、开放、互动、迭代;小米的雷军表示,互联网的核心思想是七个字:专注、极致、口碑、快;黄太吉的创始人郝畅则总结出十个字:文艺复兴、小时代、社群、势。
如此多元的解读,使得互联网这个本来清晰的概念变得扑朔迷离。于是有人说,所谓互联网思维是个伪命题,根本不存在一种全新的模式,因为其中的任何一条(比如口碑和快),都谈不上是互联网所独有,传统的企业战略同样强调这些。
这种评论显然属于吹毛求疵,如同一个中药方子,每一味药都常见,配在一起却可能有奇效。如果片面地看待互联网,任何一点单独拿出来都没有什么奇特,互联网思维是把这些要素组合起来,产生破坏性的模式创新。
也许,要搞清楚什么是互联网思维,需要用一下排除法,思考什么不是互联网思维。
1、互联网思维不是“网络炒作”。网络营销不等于互联网思维,互联网天然的媒体属性、口碑效应、粉丝经济,必须以确实的用户价值创造为皈依。小米手机、雕爷牛腩强调粉丝经济和饥饿营销,但是如果产品不能确实带来让用户“尖叫”的功能,恐怕也难以为继。而有些成功的互联网企业,比如谷歌和腾讯,反而是在炒作方面非常低调的。
2、互联网思维不等同于线上销售。很多企业认为,B2C、O2O就是把渠道搬到线上,开设个网店,让用户找到自己。企业的互联网思维,不仅仅是开设微信、轻应用,或者在天猫开设旗舰店。互联网绝非作为一个销售渠道,就好像京东的崛起不是把货品放在网上销售那么简单。
3、互联网思维不是低价和免费。互联网企业的烧钱行为总是你方唱罢我登场,回溯互联网的发展史,疯狂烧钱的故事从未间断。团购网站的大规模消失说明,烧钱赢得流量只是互联网发展的阶段性手段之一,决不能止步于此,必须确切通向可盈利的商业模式。这方面,奇虎360的发展历程很有借鉴意义:从免费的杀毒软件入手,获得流量后转向能发展成平台的安全浏览器,最后以广告和增值服务获得收入和盈利。
4、互联网思维不是以快制慢。快速迭代对一些互联网企业是重要的,但要看行业,速率更需要有度。苹果手机从四代到五代让消费者等待的时间有点长,但是极路由则在发布一代产品仅仅3个多月后,再次发布新产品,速度显然有些过快。产品更新太慢或者太快,这一点都会引起不少老用户的抱怨。追求速度并不是互联网思维的第一要义,是否快速迭代需要看市场的需求。
以上这些做法,经常被认为是互联网思维里的非充分但“必要条件”,但上述讨论说明,它们不但不是获得互联网时代成功的必由之路,反而很有误导性,容易让不明就里的传统企业陷入网络泥潭而不自知。
比如,春运高峰,12360火车订票网站饱受诟病,但如果让淘宝来运营,结果恐怕将截然不同。这说明,互联网思维不是简单的“触网”,并不是把服务放在网上,就能够产生需求;互联网思维也不是炒作和管制,平等开放的平台是重中之重。
问题的关键,互联网战略必须是一个系统思维,各要素间的匹配、生态圈的打造高于一切。以打车软件为例,官办的96106四款打车软件上线4个月后基本夭折,出租车司机普遍使用由阿里和腾讯撑腰的“快的”和“嘀嘀”打车。后者的胜出主要依靠互联生态系统的支持。96106客户端还是人工录入和调派,而“快的”和“嘀嘀”都是乘客语音输入,自动生成订单。按照平台的跨边效应,用户端越多,供给端才会多,平台才能够发展。
现在,移动终端随时随地接入,使手机几乎成为人脑的延伸,使交互无时不在。这么一来,核心用户是怎样、想怎样,企业的互联网战略就可以、也应该变得怎样,这大概算是目前最本质的互联网思维吧。
来源:商界评论 作者:滕斌圣,长江商学院副院长、战略学副教授